文/图/赵伟庆
大庆市大同区林源镇是黑龙江省西南的一座小镇,这里仿若一幅自然和谐的画卷——湿地里芦苇随风摇曳,湖面上鸟儿尽情嬉戏,生态采摘园人们收获着希望,田野间麦浪翻滚大地欢歌……画卷的另一面,四个全省“百大项目”的石化设备鳞次栉比,巨大的塔罐高耸入云,管道如巨龙蜿蜒,输送着小镇的希望。大庆市公安局大同分局第四中心派出所便坐落于这美丽的生态小镇。伴随着林源镇从质朴走向繁荣,第四中心派出所也见证着生态之美与工业之力的交融,与小镇共同书写着成长的壮美诗篇。
第四中心派出所成立于2015年,一级公安派出所,全国第三批“枫桥式公安派出所”,现有民警15人、辅警15人,服务于林源镇、林源街道、红旗林场、高新区林源工业园区、大庆炼化矿区事业部,辖区面积490平方公里,管辖7个行政村、24个自然屯,4个社区居委会,实有人口3.2万人,其中流动人口0.6万人。辖区共有省级百大企业4家、中小企业30余家,属于典型的城乡接合部。
近年来,第四中心派出所立足“派出所主防”职能定位,以“基础牢、出事少、治安好、党和人民满意”为目标,通过强化党建引领、深化矛盾化解、创新群防群治、优化驻企服务等务实举措,推动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落地生根、创新发展。

所领导和社区民警在辖区了解社情民意

全体党员民警参观铁人纪念馆

召开“四所一庭一中心”会议,化解矛盾纠纷

“义警”队员和民警一起进行矛盾纠纷调解
淬炼“铁人”警队:党建引领强根基,忠诚为民铸铁军
“我志愿成为‘枫桥式公安派出所’的一员,传承‘铁人精神’,践行新时代‘枫桥经验’,永做人民卫士!”在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之际,第四中心派出所全体民警在铁人纪念馆前庄严宣誓,铿锵誓言回荡在记录石油会战峥嵘岁月的展馆中。这场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,将“爱国、创业、求实、奉献”的大庆精神深深镌刻在警队血脉里。
为深入推进警营正规化建设,让“严的纪律、高的标准、好的作风”成为公安队伍的鲜亮底色,第四中心派出所以“警务围着民意转”为核心理念,在“学理论、抓日常、严管理”上狠下功夫,在“明标准、强规范、展作为”上用足实劲。开展了“学铁人、做铁人”活动,发扬“三老四样”优良传统,推进能力作风建设活动,打造高素质队伍。为激发队伍活力,提高工作质效,制定了岗位职责,把所内事务分解到每名民警辅警的手中,确保责任落实到人,增强了民警辅警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。同时,坚持把规矩挺在业务前,真正做到严在平时、管在平常,在所内设立“黑、黄、红”榜,制定民警辅警考核细则,对民警辅警的每日工作进行量化和记录,激励队伍争先创优,强化了警辅协同作战,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积极实施“长带员、老带新、民带辅”的“以师带徒”工作模式,所领导包保责任民警辅警,老民警的“传家宝”与新民警的“新技术”相互融合,民警和辅警协同工作。在经验传承方面,老民警通过事迹报告会、工作法推广等形式传承优良作风,向新警言传身教接处警技巧,结合实战案例讲解应对各类警情的方法,帮助新警快速适应工作环境,提升执法规范化与应急处置能力。在业务帮扶上,挑选业务精、理论强、觉悟高的骨干民警,针对新警在案件办理各环节的问题一对一指导,深入剖析典型案例,梳理办案思路。同时,注重发现民警辅警工作中亮点和闪光点,制定奖励和立功受奖机制,营造积极向上的警队氛围。
织密治理网络:多元共治解矛盾,源头防范护平安
派出所坚持将矛盾纠纷排查与开展治安管理、安全检查等日常工作相结合、多手抓。坚持“警格+网格”深度融合,打通基层治理“神经末梢”。按照“地域相邻、规模适度、便于管理”的原则,将所内13名外勤民警、11名辅警科学编入辖区47个网格中,优化组织架构,与网格员组成“黄金搭档”。深化“四所一庭一中心”联动化解机制,通过资源整合、流程再造、法治赋能,打造矛盾调处“终点站”。集聚公安、司法、律师、综治中心力量,构建分层过滤体系,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、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预防、从经验调解到依法治理的转变,真正实现前端预警与源头治理相结合,降低群众主张和维护权利的成本,减少诉累,优化警务运行效能,提升治理可持续性。2015年以来,辖区未发生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、重大治安事件、重大“民转刑”案件。今年以来,摸排矛盾纠纷200余起,通过“法理情”主动作为,积极化解198起。
2024年12月的一个寒夜,林源镇的气温已降至零下20摄氏度。第四中心派出所民警在开展常态化夜间巡逻时,发现某居民楼楼道角落里蜷缩着两个瑟瑟发抖的幼小身影——8岁的哥哥小浩和6岁的妹妹小雨(均为化名)。孩子们衣着单薄,身体已出现冻伤。民警迅速将他们带回所内照料。经了解,孩子们的父亲再婚后,他们常遭继母王某打骂,当晚更因家庭矛盾被迁怒。派出所立即启动未成年人保护应急机制,固定证据,将情况通报给妇联、民政部门。
经调查,张某夫妇的行为已涉嫌违反《反家庭暴力法》和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。派出所依法出具《家庭暴力告诫书》,协助孩子们的亲生母亲李某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,通过民政部门绿色通道,72小时内完成监护权临时转移。“谢谢警察同志,要不是你们,孩子们不知道还要遭多少罪”,在派出所调解室里,孩子们的亲生母亲李某泪流满面地签下监护协议。
案件虽结束但帮扶没有停止。派出所将此事录入重点家庭档案,建立“1+3”帮扶机制(1名社区民警+妇联干部、网格员、学校老师各1名),每周进行家访。同时,联合法院开展“法治进家庭”活动,对张某夫妇进行强制家庭教育指导。
深耕社区共治:警民联动齐发力,群防群治筑防线
第四中心派出所既紧紧服务群众、扎根群众,也善于发动群众、依靠群众,让“警民共治”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。在林源镇的街头巷尾,260余名身着红马甲的“林源义警”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这支汇聚了“春之声”艺术团队员、秧歌队员、护林员、企业保安等各界力量的志愿队伍,在民警的带领下开展“地毯式”反诈宣传、“啄木鸟式”隐患排查。他们中既有能用快板说唱防骗口诀的民间艺人,也有熟谙企业安防的退休工程师,正是这些“专业人士”的加入,使得辖区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。
设立“七大姑八大姨”热心岗,打造社会化调解网,实现民意收集由“被动发现”向“主动摸排”转变。通过分层过滤的矛盾化解体系。防止“民转刑、刑转命”案件的发生,真正实现了“小事不出网格,大事不出社区”。截至目前,“义警”队协助公安机关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6人,破获案件20余起,及时制止和化解纠纷40余件。
“穿上‘林源义警’的马甲,肩上就多了一份责任。尤其是给大爷大娘讲解反诈知识时,看到他们恍然大悟的笑容,那种成就感就是我坚持的动力。”刚刚加入“平安义警”队伍的小刘自豪地说道,他对这份“兼职”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体会。如今,在民警的带领下,“林源义警”的身影遍布林源辖区的街头巷尾,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。
护航企业发展:定制服务优环境,护企安商促和谐
在林源工业园区,“警务站就是企业的定心丸”已成为企业家们的共识。2名驻企民警以“5分钟快速响应”的标准,构建起护企安商的“金盾防线”。三年来,警务站累计为企业挽回损失300余万元,协助服务大厅办理各类证件2000余件次。
2024年9月15日,林源工业园区某环保科技公司报警称,其放置在厂区外围进行环境监测的便携式空气质量检测仪(价值4.2万元)不翼而飞。该设备是企业环保达标的关键设备,丢失将直接影响生产进度。
接警后,第四中心派出所立即启动涉企案件快侦机制,调取周边7个监控点位视频录像,锁定一名穿蓝色工装、戴黑色鸭舌帽的可疑男子,发现设备最后信号消失于3公里外的废弃厂房区,但嫌疑人全程佩戴口罩,无法确定身份。民警将监控截图推送至拥有260余名成员的“林源义警”微信群。某公司保安队长兼“义警”队员老王立即辨认出,“这不是常来我们园区收废品的老张吗?他最近总在环保企业附近转悠”。从发布协查到确认身份,整个过程仅用10分钟。根据线索,民警在废品收购站将嫌疑人张某抓获,并在其三轮车夹层中起获完好无损的检测仪。经查,张某误以为该设备是“高级废铁”,准备拆解变卖。案件从接警到告破仅用5小时,为企业避免直接经济损失4.2万元,间接挽回数据损失逾20万元。
2024年度,派出所通过“警企+义警”模式,速破涉企案件23起,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7万元,企业满意度达99.6%,涉企盗窃案同比下降65%。
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企业发展,第四中心派出所还提供定制化法治服务,推出“企业法律体检”,落实“一企一档、一企一策”,建立服务企业微信群15个,便于社区民警及时全面掌握流动人口的流动取向,并定期在线上提供“法治科普”“安防自检”等服务,排查合同纠纷、知识产权风险,有效指导企业安全生产、内保管理、安防制度等举措,重点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。同时,设立企业证照办理“绿色通道”,打通人才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为园区员工集中办理居住证、出入境证件,协调解决子女入学等问题,助力企业留住人才。
2024年12月,某工地21名农民工因被拖欠近半年工资,围堵讨薪。第四中心派出所民警迅速到场,安抚情绪并引导依法维权。调查发现,该工程因劳务关系复杂(农民工先后与施工方、甲方建立劳动关系),导致工资发放责任不清。
派出所立即组织法院、律师、农民工代表、施工方和甲方召开协调会。民警耐心调解,各方逐一核对记录。经过长达6小时的耐心调解,最终甲方当场结清其责任期内工资,并承诺督促施工方支付余款。次日,所有欠薪结清,农民工们得以安心返乡。农民工感激地说道:“多亏了警察同志,要不是你们帮忙,我们的工资还不知道啥时候能要回来,连回家过年都成问题!”
林源镇是大庆市重要工业园区所在地,第四中心派出所辖区建设工程密集,农民工欠薪纠纷时有发生。近年来,该所通过定期开展法治宣传、增强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,建立欠薪纠纷绿色通道、确保接警后30分钟内到场处置,联合劳动监察部门完善调解机制、对恶意欠薪行为“零容忍”等一系列举措,既保障了农民工合法权益,又维护了辖区经济秩序。
以“铁人精神”为魂,以“枫桥经验”为脉。第四中心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将以更坚定的步伐扎根基层,让平安的底色浸润每一条街巷,让警民共治的星火点亮万家灯火,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“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务不缺位”的为民答卷。
编辑:派出所工作----石虹